世紀大變局
對於不可知的未來,世上很少有人能夠說得準。其實,未來並非神祕難測,唯有正確掌握趨勢潮流、提早做準備,一切就能指日可待。
對個人來說,不論是在學或是在職,要懂得用趨勢做生涯規畫,才不會被淘汰;對企業來說,也要視社會趨勢的發展提前布局,才能找到利基,賺到轉型升級的財富。
不過,想走在別人前面、更早掌握商機,你更需要的是多一點的「膽識」。當年美國旅狐運動鞋公司的總經理,以男女光溜溜的大腿來打廣告,引起社會物議的手法,讓大家很快認識這家公司,這就是膽識!
全球發展可觀察到百年循環,也有小循環,在台灣,通常我們習慣用十年來做預估的基準。2025年的世界將是什麼樣的情況?會像是電影演的那樣充滿科幻感?還是因為資源過度開發而面臨滅絕的危機?十年後的場景,儘管無法百分百提出答案,但就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,處處有跡可循。
接下來,我們整理出8個重要的國際趨勢,看看這個世界,現在已經發展到哪個階段?對於未來,台灣的產業又該如何接招?這些攸關你我市井小民的生活,一定要知道。
趨勢1:高齡化、少子化、人口往城市集中
高齡與少子化(甚至無子化)的問題,大大翻轉了全球人口的結構。離台灣最近的日本,早在1973年就邁入高齡化社會,反觀目前的台灣,由於平均壽命延長及出生率下降緣故,也悄悄步上日本的後塵。
儘管多數已開發國家的人口成長趨緩,但多數開發中國家的人口成長速度,依舊居高不下。
開發中與新興國家,將成全球消費主力
根據聯合國的資料預估,2025年全球總人口將持續成長到80.8億人(詳見圖1),而「亞洲」和「非洲」是增加最快速的地區。其中,亞洲人口預估達47億7900萬人,占全球人口總數的59.1%,其次是非洲14億4600萬人,占全球人口17.8%。
如此人口結構的改變,透露出一件事:這將引發全球經濟版圖的變遷。若以人口數與GDP(國內生產毛額)推估「平均每人GDP」 ,2025年全球五大消費市場,分別為:美國、日本、中國、英國和印度。同時,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(NIC)也指出,開發中國家在2030年將擁有龐大的中產階級人口,成為全球的主要消費力,甚至到2050年,中國和印度的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,將占全球的50%以上。
將鏡頭轉向台灣,台灣外銷產業主攻的市場為歐美等國家,這些國家的個人年均所得約在5,000~2萬美元(折合約15萬~60萬新台幣)之間,若以人口增長的趨勢來看,個人年均所得1,500~5,000美元(折合約4萬5,000~15萬新台幣)的新興國家,由於消費人口大增,可望衍生優質平價市場(一種「平價奢華、高貴不貴、物超所超」的消費模式),消費力道不容小覷,是台灣產業值得把握的新市場和新商機。
趨勢2:高度全球化,新興經濟體崛起
全球化是一個漸進、動態的過程,自1960年歐美品牌業者把製造部門外包給東亞四小龍開始,代工製造業猶如游牧民族,以全球為界,尋覓生產成本最低廉的基地,造就中國大陸、東南亞、非洲、中南美洲等後進國家發展的機運。同時,隨著各國在世界貿易組織(WTO)或區域經濟體架構下,開放自身市場,跨國資本更有機會縱橫睥睨各國市場,加速資金、貨物和服務的跨國流動。
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破產,擴大成為全球金融海嘯,歐美金融業受重創,經濟衰退,消費力不振,連帶使得亞洲製造業衰退,經濟成長停滯,最後演變成為全球經濟危機。顯見在全球化之下,世界經濟相互牽動,各國都被納入國際性的「風險社會」,也因此,反全球化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。
儘管反全球化思潮在各地烽火四起,2025年的全球化仍是擋不了的趨勢。
運輸建設密度會愈來愈高
如果把一個經濟體比喻為身體的運作,交通運輸就相當於血管,以運輸養分到全身,或是代謝廢物。在近幾年全球化加速的發展下,各國的運輸建設益顯重要。
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(OECD)於2012年發表《2030戰略性運輸基礎設施需求》報告指出,2030年全球GDP預估成長一倍。其中,航空載客量15年內成長1倍,空運20年內成長3倍,海運成長4倍。此外,2010~2030年之間,國際航空運輸每年成長4.7%、海運及裝箱流量每年成長6%以上,陸地運輸則每年成長2%~3%。
趨勢3:電子商務國際化 資安事件層出不窮
行動網路也衍生出新興的交易模式,並創造一批新型態的消費者--他們期待更快捷的運送與交易方式,以及更實際的資訊。因此,企業必須要更強調品質與價格的競爭力,再搭配金流和物流服務的整合,提供全方位服務。
以2013年中國大陸的「雙11」(11月11日)為例,在阿里巴巴的造勢下,引爆網路購物狂潮,一天成交額近人民幣350億元(折合約1,750億元新台幣),將近2012年的兩倍,也創下全球網路購物單日銷售的新紀錄,相當於台灣2012年六千億網購市場的三分之一,足以展現大陸民眾驚人的消費力。
研究指出,2013年全球電子商務(包括行動商務)市場約成長17%,達1.22兆美元,預估2014年將再成長18%、達1.44兆美元。其中,以亞太區域成長幅度最高,尤其是大陸。根據中國大陸商務部統計, 2008~2012年大陸B2C市場年平均成長率高達68%,C2C成長率也達66%,2013年整體線上交易規模突破人民幣1.7兆元。進而帶動相關商品、物流、金融等行業發展,為大陸內需市場挹注了相當的能量。
不過,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帶來一些影響。首先,網路購物已逐漸造成實體通路的成長停滯,根據中國商務部指出,2015年大陸網路消費將達整體零售額的10%,2020年預估達20%,到時候可能會排擠傳統零售通路,導致其營收大幅下滑,甚至倒閉,未來造成的失業問題恐將比想像中嚴重。其次,跨省、跨境及跨國銷售帶來的稅務問題、網路購物糾紛的管轄與處理,也引發不少討論,這都是電子商務發展必須處理的課題。
就目前為止,各國電子商務體系已形成既定的生態體系,各自擁有核心競爭力,形成市場進入障礙,台灣在參考學習各國策略發展及創新模式之餘,也應該思考如何協助台灣電子商務產業國際化,進一步將廣大的中小企業帶向全球市場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