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天是漲是跌?天知道!
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:輸家圈用最多的,就是預測法。
並不是說預測法不好,而是一般人很難把它用好。
一屋子鈔票並不是不好,而是一般人很難賺到這麼多鈔票。
如果換作是做業務的,打著預測法的招牌,才能招攬到顧客。因為太多的股市投資人,用的都是預測法。業務員或是仲介並不管這個預測法是否真的賺錢,因為他們只是生意人,而不是操作領域裡的贏家。
但是一般人,尤其是新手,如果想要花費較少的力氣去了解「交易的本質」,我建議還是要學點機械法的概念。因為學習機械法的初步入門,會有「學習停損」的課程。
機械式的運作,就是事先做好計畫,有條有理地去操作。
所謂計畫,講得簡單一點,就是「你的停損停利點設在哪裡?」如果你這次進場沒有設停損、停利點,你就不要做了(自古以來,在股票市場上把錢輸光的人,十之七八都是因為沒有設停損點)。
總之,如果你沒有一個完善的交易計畫,你就不要做了。
小標:結論不重要,思考過程才是關鍵
一般人只會問:「這支股票會漲到多少?」或是「這支股票會跌到多少?」其實這就是「摸頭猜底」,幾乎所有的贏家,包括基本派的投資大師彼得‧林區(Peter Lynch)都告訴你,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行為。但是,對於群眾而言,不摸頭、不猜底,他們就不會做了。
群眾總要聽到一個確切的價位,才會放心。然而卻不知道,這樣的行為在股市中意味著「輸家」。
很多人都自以為瀟灑,不喜歡聽分析,也沒那個耐心,他們的特徵是很爽快、很灑脫地問我:「一句話,到底要漲到哪裡?」或是「我只要結論,請直接告訴我明天是漲是跌?」
這樣的問話方法,確實是很爽快。之所以會有人這樣問,大概是股市內外充斥著太多的蛋頭學者整天在那裡賣弄理論、講些言不及義、牆頭草兩邊倒的怪話,讓人摸不著邊,所以才有人喜歡聽結論。但是,我必須讓大家知道的是,真正的股市操作觀念,恰好跟你的思考反過來:有時候結論並不重要!而是你的思考過程(分析流程)才是最重要的!
我再講一次:在很多情況下,結論不重要,而是你對於「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所準備的應變計畫」才是最重要的。
例如在台股的操作中,必須要常常考慮到「跳空」這個因素。就指數而言,一個200點到250點的跳空缺口足以讓人受重傷,因此在擬定操作計畫時,我們必須要把跳空缺口所引發的可能損失考慮進去,以致於我們的操作計畫,在某些地方呈現怪異的保守。那種保守,就是風險的考量,甚至是防範黑天鵝效應(極端情況的出現)的預防措施。反之,如果是一個沒有風險概念的新手看在眼裡,很多沒有被歷史淘汰掉的真實操作法在他們眼中,都會呈現這種「怪異」的保守風味。
許多操作者,包括我們的同學在內,都知道預測法有重大缺陷,不過,在實際操作時,大家並沒有真正了解預測法對我們的殺傷力。甚至,很多人還不知道預測法的殺傷力厲害到多深的程度(再次強調,我講的是「預測法使用不當」的時候所造成的負面影響,而不是在詆毀預測法)。
「預測」對生活的影響很大
預測法的習慣,會有一大部分埋藏在潛意識中,然後,它會像中毒一樣,時時刻刻都在傷害我們的健康,以及不斷地從各個層面毒化我們的思想。
以股市操作而言,預測法的習慣可能對操作生涯造成以下的傷害:
- 對市場未來的走勢感到不確定性,焦慮、徬徨;因為仰賴預測的人必須隨時保持觀察,所以神經容易緊張。
- 因為長時間耗損心力頻繁預測,以致產生職業倦怠,對跳動的股價逐漸無感、喪失認知能力。
- 因為長時間耗損心力頻繁預測,對股價變的麻痺沒有感情,或是因為錢的關係而對股價變的愈來愈有感情,到最後變成感情起伏不定、混亂失序。
- 對市場的現象缺乏正確的應變能力,因為他在潛意識裡已經「預測」意外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。很多仰賴預測法的基本派跟技術派,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,都坦承自己並沒有事先了解黑天鵝效應的存在,與應該有的防範
- 由於長時間耗損心力頻繁預測,導致產生職業倦怠,對於股市學習缺乏恆心、毅力、耐心,以及缺乏持續的專注力。因為他都把心力花費在「關心市場最新動態」上面,以致於沒時間、沒力氣去充電。
- 沒有感情、缺乏感動別人與被感動的能力(很多人認為機械法才是不帶感情的,其實不一定!有一類預測法中毒的人,因為已經預測到這個世界未來沒有希望,或是預測一切事物都沒有意義,所以變成灰色的消極,這就是用成見套住自己、框住自己)。
預測法對人生的危害,是全面性的。它也會影響到感情與家庭生活:
- 對感情充滿期待:這等於間接預約了自己的幸福。殊不知人事無常,感情這種事只能隨緣。如果沒有進場訊號放出來(找到值得託付的優秀對象),就不要胡亂陷進去。
- 對婚姻充滿期待:這也是等於間接預言了自己的幸福。殊不知人事無常,婚姻與家庭必須要靠不斷地努力才能維持,而不是單純憑著自己一廂情願的信心,就可以支撐下去。
- 預測子女的未來: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,將來能夠從事他們自己喜歡的職業(例如醫生、工程師),而忽略了小孩本身的性向。子女的未來不能被框住,而是要從多方面去啟發。過度幫子女設想未來是不好的,通常到最後,父母的高度期待都會流於妄想,失望也大。
- 預測法對於整個人生的重大危害:依照「眼前」人類社會的範本取樣,「預測」我們的未來將會怎樣怎樣。其實這些取樣的範本都太短期,格局不夠大。例如依照最近兩、三百年來的社會價值觀,「預測」我們的未來將是高度經濟成長的社會,所以決定以追求經濟成長為社會主要目標,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。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,強大的帝國都會因富裕而驕傲而敗亡,因此社會應以追求精神與物質的合諧為主,而不是把財貨放在精神之上。
使用不當的預測法,對人類的危害,實在太大了。
無數的、數不清的成見,都是因為事先的預測所引起。因為去預測,所以事先有了一個「結論」,然後就被那個結論綁死。說實在,那只是腦袋裡所臆測出來的結論,不一定就是事實真相。如果我們認為事實將會依照我們的預測去進行,那麼,無疑地,我們太不夠謙虛了。
沒有操盤實力的人,才會在那裡問明天會漲還是會跌……問題是:既然沒有功力,就是輸家啊,那還待在市場裡幹什麼?送錢給別人花嗎?
儘量不要去預測,尤其不要預測自己將來一定會在這個市場裡賺錢。因為,如果當事人不付出相當程度的努力代價,他是不可能會成功的。畢竟;他的預測只是一個幻想。
不要預測、不要想太多,腳踏實地努力做就對了。
只問耕耘,不要去問收穫。
|